標題: "美上美"朋友聚会(第二集)
daisy1960
註冊會員

帖子 389
註冊 2013-7-1
用戶註冊天數 3961
發表於 2014-3-22 22:43 
61.15.136.119
分享  私人訊息  頂部
摄影:丁芳尚 张占明 Dexin

欢欣在一起

19/12/2013,我们近三十个"美上美"朋友曾经举办小聚会;这次巧逢徐秀志及陈玉美来港探亲,17/03 那天,JPP 校友邀约他们一起在香港铜锣湾茶叙.很多同学还不知秀志已移居澳洲,所以这次难得机会令人非常欣喜.欢迎国内及移居外国的朋友常常来香港看看我们,请别忘记我们.


坐左3-陈玉美 右3-徐秀志


'见到你好高兴'


哦,你是丁芳尚!


秀志以为他是芳尚的弟弟? 他真的很年轻哦.


左2-陈菊嫦很容易被认出来




先来个留念吧






















陈玉美夫妇偶然遇上老朋友







[ 本帖最後由 daisy1960 於 2014-7-14 02:40 編輯 ]


丁发
註冊會員

帖子 178
註冊 2013-7-2
用戶註冊天數 3959
發表於 2014-3-23 06:33 
70.197.77.48

    《美上美》朋友们,你们好 !
    我也是乘搭《美上美》乘长风破万里浪,北归荣旋的一员。但我捷足先登,是1960年7月23日扬帆起航的。回国有先有后,回国不分先后,大家都是兄弟姐妹!BHINEKA TUNGGAL IKA, ! 过去我们编织了同一个梦,如今在香江畔我们共同见证了那彩虹般的美梦—— 祖国强大了 !
   你们更有幸,船上有不少热心人:德信、江宗龙等,所以才能有机会常常高高兴兴、热热闹闹,相聚一处。去日苦乐不少,来日所剩无多,要珍惜 !
   衷心祝愿你们:
   年年有今日 ! 岁岁有近朝 !



daisy1960
註冊會員

帖子 389
註冊 2013-7-1
用戶註冊天數 3961
發表於 2014-3-26 17:46 
61.15.136.119
Dexin 代贴



往 事 可 堪 回 首 —回国旧忆

-程明生著



       1960年6月28日我们乘“美上美”轮船离开印度尼西亚雅嘉达回到中国大陆。没想到这一重大人生抉择让我们一生难以忘怀。告别了美丽的千岛之国,经历了艰辛而曲折的人生道路,现在已经进入了平和、美满幸福的晚年,真可谓“美上美”的人生啊! 这一趟海轮乘载的是椰嘉达华侨学校的学生。当汽笛一响轮船起航那一刻,大家都含着泪唱着歌告别亲人和老师,由于同船的大部分是熟悉的校友和同学,所以上了船感到既兴奋又亲切。

       离开港口的第二天,我们的轮船遇上风浪,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晕船呕吐了,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还吐出了黄色的胃液,真苦哇!一连两天不能吃任何东西,吃啥吐啥。这时就想起在家时父母亲的关怀体贴,如今似乎无依无靠,感到有些失落,犹如空中断了线的风筝在飘摇。第四天风浪稍为平静,大家才开始有心情跑到甲板上暸望茫茫大海。天海相接,不时有浅蓝色的飞鱼跳出海面,远处偶尔看到几条大鲸鱼,头顶向空中喷水,真是奇观。

       “美上美”轮毕竟是较小的海轮,速度缓慢,我们“漂流”了七天七夜直航才到达目的地———广州黄埔港。七月四日上午,港口上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广播里响起《歌唱祖国》雄壮、欢快的歌曲,此情此景,顿时使我们热泪盈眶,心中不禁喊出“祖国啊母亲,海外游子归来了”。我们终于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母亲怀抱。

        1960年正值印尼掀起反华排华高潮,禁止华侨在县城以下做生意,使以华侨为主的当地商业网络处于瘫痪状态,小地方的华侨几乎无法生存,而那时候,祖国又正遇上特大自然灾害,处于困难时期。在国内同胞温饱不足的情况下,国家却心系侨胞花巨资向国外租船去接回被迫害的亲人,可见华侨在祖国心目中的地位。通过这一对比,我们深深感受到社会主义祖国是海外孤儿强有力的靠山,只有祖国昌盛海外华侨华人才不受欺凌。

       在广州华侨补校整修半个月后,学校宣布我们这一批学生分配到云南昆明。当时昆明市政府派了工作组来接我们,接待员介绍说:云南是彩云之南,一个神奇迷人的地方,那里有几个“全国之最”,如:水利资源丰富,是“水利王国”;有26个民族居住,是“少数民族王国”;有色金属品种多产量高,是“有色金属王国”;盛产热带、亚热带水果,是“水果王国”等等。称赞昆明是云贵红土高原上的璀璨明珠,终年没有严寒酷暑,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是花的世界,诗一般的文化名城,民族同胞纯朴好客,有如歌词所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我们听了倍感亲切,很是向往。于是绝大多数学生都服从分配去了。

       晚上八点钟从广州站上火车,第二天中午一点多才到衡阳站,在衡阳铁路机务段吃的那餐中饭令人难忘,那是因为在广州近半个月餐餐吃空心菜,又没有油水,(同学们都吃厌了,大家趣称“无缝钢管万岁!”),而在衡阳竟能喝上酸辣汤,这对喜爱辣椒的印尼华侨来说,已经是美味佳肴了。 下午我们转乘上海到贵阳的列车,不幸的是前方遇上塌方,线路受阻,便临时停在都匀火车站。都匀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中等县城(1965年才恢复为都匀市),是贵州省南方较富庶的山区。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中国极其封闭和落后。老百姓连收音机都没有,根本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土生土长的布依族苗族见到我们归侨学生很是惊奇,或许是他们没有见过花花绿绿的衣裳特别是batik衬衫,也没见过印花连衣裙和超短裙。看着我们(当时云贵百姓称我们是“华侨人”)就好象看外星人一样,我们也对他们穿的黑色衣服和女性头部胸前吊挂着的许多银首饰感到好奇。 在都匀只呆了几个小时就改乘大巴。十辆大巴浩浩荡荡一起开行很是壮观!我们的车在云贵高原行驶就像穿行在云雾,飞翔在天空,似真似幻;透过车窗看去,山路陡峭,悬崖壁立,险象环生,叫人提心吊胆———此情此景我们在岛国是没有遇到过的,相信以后可能也难遇上有這种机会。

       这一高原胜景令人难忘!在“天无三日晴”的贵州省山路上云雾蒙蒙,能见度很低,路面又湿又滑,我们的其中一部车在离悬崖1公尺处刹住了,真是好险哪!云貴高原上不仅是山路弯道多、有的是急轉弯同時又有大斜坡最容易滑出路面冲下悬崖。据说沿海地区的司机是不敢在云贵高原上开车的。 由于路途遥远,我们的行程是白天行车,晚上休息,每到一个休息地都有当地的干部负责接待。虽然途径的多为落后山区,但当地政府都尽其所能,以整洁的住所及丰盛的饭菜热情迎接———后来我们才知道,国内同胞当时连饭都吃不饱———真过意不去!跋涉几天终于到了昆明,前后足足的经历了了九天的行程,可见当年交通多么落后。现在从广州坐火车到昆明不用25小时。

       60年代铁路上跑的全是蒸汽机车,夏天乘车必须开车窗乘凉,产生很大噪音,车头烟囱喷出的煤灰被吹进车厢,甚至吹到眼睛里。另外云贵高原上的山洞隧道又多又长,火车穿越时车厢污染严重,乘客非常难受。后来我国大西南铁路跑的都是电力机车,而且都有空调,乘客感到平稳、舒适、快捷。现在有了高铁速度更快了。新旧对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我们在昆明师范学院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补习,而后参加云南省内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即省内高考。九月初两天高考筆试后,大家都放下了包袱、高高兴兴放松了一回。同時等待着省里的发榜。当时我们就拍了这张照片(照片附后)就是1960年9月中旬在昆明师范学院“小翠湖”花园里拍的,照片中后排左起第三个就是本人。在那个激情燃燒的岁月,我们对前途和理想都充满着许多许多的夢幻。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54年过去了,我已经成了75岁的老翁。 那时国家担心我们不适应国内的生活,便照顾我们归侨学生集中住在一栋宿舍;单独设立归侨食堂,吃饭不定量,不吃杂粮;冬天到了天气变冷,学校免费发放棉衣和厚厚的卫生衣裤。在学校食宿全免,还可以领取人民助学金(每月3-5元),让我们暂时渡过难关。全国人民还在“困难时期”,国家却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此恩此情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上大学一、二年级时,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下乡劳动和民兵训练,课余时间还要在班上的“自留地”上种白菜、南瓜等,用于改善学生食堂的伙食。我们的劳动主要是挑粪、施肥和挖土之类,又脏又累又臭,但我们还坚持下来了。民兵训练要象解放军一样“一切行动听指挥”操练正步走,扛长枪跑步或扒在土坡上练习打靶。“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活动我们认识到穿上越多补钉的衣裤越光荣,是无产阶级感情的表现。当年流行一句口头禅:“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就是艰苦朴素的传统教育。

       七十年代中期以前,国家对粮食、副食品采取定量供应制,到任何地方吃饭都要付粮票和钞票。粮票还分有地方(省、市)粮票和全国粮票,我们探亲或出差都要换上全国粮票才能出外省,此外还有布票、肉票、自行车票等等。这种情况,现在我们的子女是无法理解的。侨务政策里还有侨汇优惠券。1974年我几次出差到东北大连市,常去海边找渔民用三斤全国粮票换一根干的小海参,每次带十几根回家,说明粮票布票跟钞票一样,是有价值的票据,当时粮票还有黑市的买卖呢! 许多往事的确可堪回首,但又足资明鉴。

       如今的中国人家家户户都用上电话、电器、电脑等,新科技产品一应俱全,如果再回到半个世纪前什么电器都没有的年代,很难想象现代人会怎样度日了。时空跨越,惊鸿一瞥。我们跟随祖国伟大变革的步伐前进,与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同呼吸共命运,在这块土地上,我们付出了青春,付出了辛劳,同時也收获了喜悦,收获了幸福。我们目睹了从半封建半殖民地贫穷落后的旧中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由“东亚病夫”变成体育强国,我们算是幸运的。 历尽沧桑巨变、风雨考验的祖国和人民正昂首阔步,走向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