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香港的"世外桃源"
daisy1960
註冊會員

帖子 389
註冊 2013-7-1
用戶註冊天數 3959
發表於 2013-7-6 12:16 
61.15.130.69
分享  私人訊息  頂部

香港的"世外桃源"



" width=740 border=0>

元朗郊区 符和群来回几次到村口接我们



" width=740 border=0>

卢顺安(左1)和徐爱璘聊起故乡-Purwokerto



" width=740 border=0>

典育见到美食已经垂涎三尺



" width=740 border=0>

瞧: 我们有多开心



" width=740 border=0>



月玲,月圆姊妹非常热情, 04/05那天他們邀約十几个八华校友到月圆家那里玩玩,它离元朗半个小时车程,那里自然风光独好,空气特别清新.

盧顺安夫妇早已为我们准备好Gado2,Sayur-nangka buda(顺安田園採來的), Sayur-lodeh---,我们有的也从自己家里带来饺子,肉饼,腐皮卷---; 我们一到就很不客气地品尝各种新鲜美食, Gado2及Sayur-nangka buda 最抢手;许多朋友知道番薯葉, 但很少人知道煨煮木薯葉不苦却非常可口, 能吃到新鲜无农药的菜肴,真是令人大快朵颐,大家感觉似乎在自己家一样轻松愉快.

饭后,顺安带我们逛他们家旁边之田园,那里种着许多蔬果: 有龙眼,菠萝,菠萝蜜,仙果,香蕉,木瓜,木薯,玉米,椰菜及豆类---, 还有东南亚移种过来的:非洲葉,苦葉等, 他们还不辞辛苦地养蜜蜂-----.我们对田园的任何东西都感兴趣, 仙果外表很奇异,吃起来非常鲜美,满园种着木薯香蕉, 顺安明白我们想要木薯及香蕉葉,即刻忙着又挖又刨的,送給我們大量木薯香蕉葉--, 淑萍採了許多Sursak樹葉送給朋友當藥用, dexin取了许多daun -katuk,daun-singkong鲜菜拿回家,为了食得健康.

來此地游玩猶如見到香港另類風景區,这里的一切让你忘掉烦恼,心情豁然開朗, 顺安夫妇平时除了帮照顾孙子,其余时间就忙着耕种,因此,他们生活得很自在充实,身体自然很健壮;他们居住的地方堪称香港其中一个"世外桃源".




" width=740 border=0>

卢师傅带我们看家园



" width=740 border=0>

"仙果"鲜美可口



" width=740 border=0>



" width=740 border=0>

豆子长得肥壮


" width=740 border=0>

请教卢师傅


" width=740 border=0>

Papaya


" width=740 border=0>

六位"阿姨"


" width=740 border=0>


" width=740 border=0>

三位老朋友


" width=740 border=0>

1960年认识时,你我只是九岁和十八岁,现在已升为奶奶和婆婆了



" width=740 border=0>

A hon 在客厅"领午"


" width=740 border=0>

后排左2-卢太太(陈月圆) 右2-卢顺安及小孙子 坐左1-石文晖
我们個個有(顺安赠送的礼品)Singkong,Daun Pisang---带回家,好开心哦.




[ 本帖最後由 daisy1960 於 12:19 編輯 ]


daisy1960
註冊會員

帖子 389
註冊 2013-7-1
用戶註冊天數 3959
發表於 2013-7-6 12:28 
61.15.130.69
木 薯 -tinghway  著

  在侨友网读到网名为5号仔佳作《烽火弥漫说木薯》,读罢使我想起一段童年往事。

  印尼千岛之国,得天独厚,随便把种仔撒在地上,就能开花结果。记得小时候,邻居是铁路工人,他儿子是我童年玩伴,我们常常到火车站游玩。车站周围是宽阔的荒地(如今已是密密麻麻的居民点),也是铁路员工的自留地。下班后他们纷纷下地劳作,种植些玉米、红薯、花生、木薯以及各种蔬菜。我经常和其他小朋友也凑热闹帮大人们下地劳动种菜。 我印象较深的是种植玉米和木薯。种植过程十分简单,种玉米只是用削尖着的木头往地上插个洞,然后把玉米种仔埋下,上面再铺上软泥巴即可。种植木薯也只是把长约20CM的木薯秆,斜斜地插进泥地,再盖上泥土就行了。赤道之国,土地肥沃,气候良好,隔几天会下雨,我们就不用施肥和浇水,几个月后就可以有收成。


  记得收获的时候,场面非常热闹,人人喜笑颜开,彼此互通有无。你分给我红薯,我分给你木薯,名副其实的大丰收 !

  我们吃木薯、红薯的方法尤其特别,那就是就地取材。小朋友们自觉自愿,四处找来晒干的马粪、牛粪,然后拿回到地里堆积,由大人负责点火燃烧。烈火熊熊,就将新拔的木薯、红薯插入进去,然后用芭蕉叶盖住。于是大家又在地里继续劳作。过一会把芭蕉叶掀开,大家纷纷各取所需,席地而坐享用热腾腾的烤木薯,边吃边谈笑,晚餐也解决了。

  木薯丰收后,把好的茎杆,截成一小段一小段,留作种仔。将其余茎杆留在地里,任由风吹太阳晒,预备作燃料用。大约过了十几二十天,我们小孩子们又会跑回地里,紧张地把一堆堆的木薯茎杆拨开。哈,下面成百的蟋蟀四处乱跑乱跳,我们就赶快一只只去抓。往后的日子,我们就忙着去搞斗蟋蟀活动。

  我的那位童年玩伴,入读当地的Sekolah Rakyat (现在叫SD,即 Sekolah Dasar) 也就是初级小学。他叫我印尼文和爪哇文。我至今还记得爪哇文的读法,就是honocoroko,dotosowolo,podhojoyono。我则教他牛、羊、草、花,树、鸟、门、窗。半个多世纪后,我们还常常提起此时,可惜几年前他先我一步,驾鹤西归。

  我的童年是在木薯田地度过的,后来到雅加达升读高中、回国,就此离开了那欢乐天地。喜出望外,到了老年蜗居香港,竟然还有缘重回木薯地。一位普华老同学——卢顺安,居住在元朗,他有一大片农地。虽然他目前已经退休,但闲不住,一有空就往园里锄地劳作。他种植许多果树和蔬菜,其中就是木薯。许多老同学十分喜欢到他那里玩玩,我自然是常客,实际上是不速之客。一去到,话没说几句,我们一头就到他地里去乱拿乱採。有的拿芭蕉叶,有的拿香茅,有的拿 Daun Salam,Kunir, Laos,有的拿辣椒、木瓜等。 但主角——木薯肯定人手一份。实际上大家心知肚明,去元朗卢顺安家,除了想和老朋友见面团聚之外,自然是醉翁之意就在酒,就是拿木薯。卢顺安热情好客,他永远笑眯眯地看住我们在他农地里胡闹。

  木薯可以制造各式糕点,5号仔佳作已做了详尽的报道。但我最喜欢的是把它油炸,配以咖啡当早点,实在一流。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说,木薯原产地是热带美洲。十六世纪传入到非洲,十八世纪传入亚洲,到了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才传入我国。据印尼文《维基百科》,葡萄牙人早在十六世纪将木薯由巴西传入到印尼,但直到1810的荷属东印度时代,印尼人才大量种植木薯。木薯适应性强,不论沙土、粘土它都能生长。它尤其耐旱、耐瘠,故能生长于平原、荒坡、山地、丘陵。如今木薯已广布于南北纬30°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木薯的印尼语名称很多,例如 Ketela pohon(pohung), Ubi kayu, Singkong 等。Sunda 话叫 Sampeu,爪哇话叫 Budin。



[ 本帖最後由 daisy1960 於  12:32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