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转贴:我的老板——梁俊祥先生
kmin
註冊會員

帖子 117
註冊 2013-7-6
用戶註冊天數 3952
發表於 2013-12-28 11:34 
203.218.109.229
分享  私人訊息  頂部

我的老板——梁俊祥先生

小彭

他,一个视抢救历史资料为己任的印尼归侨;一个将“公、诚、勤、朴”校训传承的华中学子;一个靠家具制造支撑出书副业的杰出企业家;一个把奉献默默传递的白发老人。这就是我的老板——梁俊祥先生。
初识梁先生是在2011年3月份,那时作为实习生的我,“阴差阳错”的就以董事长秘书的身份进了健迪公司。之后一直跟着梁先生做出版《印尼<生活报>纪念丛书》的相关工作,一做就已近三载。在这短暂而漫长的日子里,我渐渐的了解了这位可敬的老人……
他,1941年出生在印尼雅加达的一个华人家庭。父亲由于从小患小儿麻痹症,下肢瘫痪,但他始终不忘提升自己,最终自学成才。这种身残志坚、永不放弃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梁先生,致使他在创业的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没有放弃,所以才有了现在这么大的公司。他的哥哥千仞,是香港有名的作家,回国前,曾在《生活报》当过记者,也曾任《副刊》主编。凭着对《生活报》的那份爱,千仞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聚集到一起,共同完成了《印尼<生活报>纪念丛书》的出版。梁先生当初仅仅是为了完成哥哥的夙愿,加入了这支“傻子”队伍。而最终,他却把抢救历史文化资料当成了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一直默默的付出着。为了《生活报》的编纂,他可以做到废寝忘食,做到不计得失,就算再苦再累,他始终没有埋怨过,也没有放弃过。我相信,这一份坚持不仅深深的感动了我,也感动了身边所有的人。
作为一名华中学子,他更是传承了“公、诚、勤、朴”的校训。每一期的《华中园地》都是梁先生负责编纂。从征稿,选稿、改稿到排版、印刷、邮寄的一条龙服务,他都有参与。尤其是改稿,他总是会出几次样书,认真校对,每一次都精益求精。从排版的规范到花边的设计,甚至是书本的色调和字体、字号他都毫不放过。他已经把出版《华中园地》,当成了一种义务,一种乐趣,他不会去计较为校友们的付出,更想看到的是校友们收到校刊后的那份喜悦和欣慰。因为他知道,《华中园地》已经成了校友们的精神食粮,他们可以通过《华中园地》了解到昔日同窗的情况,可以有机会联系到那些久别多年的好友。在编辑《华中园地》的过程中,我也更加了解了梁先生。每当校友会有活动,他总是出钱赞助并积极参与;有校友生病,他也总是带去慰问金甚至登门拜访……
在阔别半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他仍未忘记华中的校训,始终铭记母校教诲。华中校友之间的这种校友之情、同学之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更让我们这一辈人深深的羡慕并钦佩。
支撑他所有奉献的基础,来源于他的事业。可以说,他算得上家具行业的一名杰出企业家。短短几年,公司飞跃发展。每一个车间,每一台设备,都倾注了他的心血。
在我眼里,他是一个有“多动症”的人。除了开会,平时很少在办公室看到他,大多数时间,是拿着他的“苹果”逛车间,了解生产情况去了。碰到存在的隐患或者做得不够到位的地方,他就会用手机拍下了,等到开早会的时候提出来,大家一起商量解决和改进的办法。
工作上,他虽严肃但不乏温和。所有的事情他都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公司上上下下都很敬重他。他也总是教导我们,不要一味的去追究责任,而是怎样想办法解决问题,怎样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就是这样的包容和处理问题的态度,才有了公司今天的发展。
在有了一定的能力回报社会的时候,他没有忘记他的祖国,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自掏腰包,出钱出力的为抢救历史资料努力着。为了更好的保存历史资料,让更多的学者、专家利用到资源,《印尼<生活报>纪念丛书》编委会已与国家图书馆签订了数码化协议,并完成了约30000张报纸的数码化,这又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创举。
同时,这位72岁的白发老人为了更好的传承《生活报》的精神,更倡议成立了“生活文化基金会”,定期出版《学习与研究》刊物。这一举措,正是要告诉我们年轻的一辈,不要忘记我们的祖国,不要忘记我们的历史,要更好的利用这来之不易的资料,好好的研究。
“生活文化基金会”才刚刚创立,未来的路还很长,但这位无私奉献的耄耋老人,却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就算路再难走,再坎坷他也会义无反顾的做下去。这种无私奉献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的后辈们学习。
他,看上去和所有老人一样,就是一位平凡的白发老人,但他的行动却让我们不由心生敬畏。爱国、奉献、无私、执着地抢救华人历史资料的行动在他的身上刻画得那么淋漓尽致。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所有年轻后辈们应该终生学习的东西。只要仔细看,榜样或许就在我们身边!
写于2013年圣诞